答应雨果晚饭后去东城银座三楼的淘气堡玩耍。
乘电梯一上三楼,女儿便被玩具柜台“勾”去了魂。临时改主意,“妈妈,我今天不想玩淘气堡了,我要看玩具”
“行!”尊重女
儿的选择,我欣然同意。
雨果一会儿玩玩这个,一会儿动动那个,终于经不住“诱惑”,发话了。
“妈妈,可以买个玩具吗?”
“不行,不能每次逛商店都买玩具”我早有准备,严正拒绝她。家里的玩具实在太多了,每次逛街都添一件,玩具一屋子,可她对每件玩具总是三分热度,我不得不严把“购进”关,“理智”消费了。
雨果低头不语了。这倒是女儿的一大优点,对于“不”字,她从来不“一哭二闹三打滚”。
“妈妈,我给你出道题吧?”沉默不久,女儿突然兴奋地说。
“行呀,你还会出题?”
“你有两个选择,A是你给我买个玩具,我不去淘气堡玩;B是你不给我买玩具,我去淘气堡玩,你选吧!”
“啊?”怎么也没想到雨果出的题竟如此有“水准”,不管怎么选择,她总能“双赢”。
“那我选C”我灵机一动回答。
“C是什么?”
“C是我既不买玩具,你也不能再去淘气堡玩。你自己说的今晚不去淘气堡了,只看玩具,你要遵守诺言”
@_@我是分割线@_@
“妈妈,没有C,只有A、B,你必须从A、B中选一个”
“我选C。”我一脸严肃地再次重申。
虽然我脸上写着一万个“不愿意”,可心里说不出有多美呀,“女儿竟学会了“怀柔”策略,太智慧了!”
“妈妈,你一点儿也不善良”大概她认为这是对我最“公正”的评价。
“这样吧,我再你给出一道”雨果又有主意了。
“说吧!”我强忍住笑,倒要看看
女儿还耍什么“花招”。
“你有两个选择,A是你带我上肯德基,给我买两个蛋挞;B是给我买个哈根达斯(一种冰激凌,48元一小盒,很贵的)”
“哈!哈!”我实在不忍心再次拒绝这个“精豆子”,便在蛋挞和哈根达斯之间做了一下性价比,决策到:
“我选择A”我还是心软了。
权且用11元(两个)的蛋挞奖励一下女儿的“怀柔”策略,以满足她的“成就感”,对我来说,既经济,又不失立场!
今晚,对于我和女儿的这番“智斗”,我感觉平分秋色,实现“双赢”,您觉得呢?
欢迎大家给个评断,能打多少分?